2016年9月20日晚6点,来自不同学院的六位导师为理工三组的同学们带来了六场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讲座。
理学院的佟丽宁老师作为社区学院的导师时间最长,被理工三组的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微积分女神"。佟老师教诲大家在学习高数时要"多听,多看,多问,多做",她说高数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根植战胜困难的信心并鼓励同学们培养学习高数的兴趣。
来自材料基因组的吴立华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热电材料,从材料的性质、特点、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吴老师又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历程,从求学的起点南京大学到求学的现在上海大学,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
材料学院的王江老师的讲座主题是"聊、侃、喷之你、我、他和材料",介绍了材料学的研究方向、最新型材料以及各类材料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然后,王江导师提出可以带同学们参观机自学院的无人艇,这一消息使得整个讲座的气氛都沸腾了起来,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在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各类疑问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来自计算机学院的朱文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关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展现了未来世界智能机器和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朱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引起了很多同学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在互动环节讨论热烈。
社会学院的陈然老师作为六位导师中唯一的人文类导师,带来了不同风格的讲座内容——何以为学:和社区学院同学们谈学习。首先,陈然老师给同学们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何学",很多同学都比较迷茫,所以陈然老师以数学为例建议同学们确立短期的学习目标;接着,陈老师又提出了"何为学"以及"学何为"的问题,介绍上海大学课程安排特点以及在上大学习的各类注意事项;最后,陈然老师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学会质疑、尊重和诚信。
来自生命学院的邓志瑞老师以一连串的发问展开了演讲,"同一起跑线的我们为什么分化?"、"名校大学与普通大学培养学生的差异是什么?"、"如何理解高校‘红一窝,黑一窝’的普遍现象?"邓老师以学习英语为例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的那句"得法事半功倍,不得法事倍功半"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多年来,理工三组的导师与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立了深厚情谊,导师们用自己多年经验和奉献之心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在各位导师的支持下,愿理三学子前途锦绣,万里鹏程!(文/郝锐杰、徐鹏鑫、孙毅、付丞熠、李美含、马琪琪,图/洪悦、施凯琴、熊海宏、吴嘉奇、傅宇豪、李韵,校对/薛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