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务部、学生工作办公室、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和校团委等部门的指导下,由社区学院承办的“上海大学2022年第一次大类新生培养研讨会”于2月18日在社区学院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研讨会分为理工大类专场和人文经管大类专场。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副部长杨昕昕,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副主任马成瑶、韩晶,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贺利、卢欣,和校团委书记冯凌燕等部处领导,以及相关专业学院领导,社区学院党政班子、学工组长、中心主任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社区学院党委书记邓志瑞主持。
2月18日上午首先举行了理工大类专场研讨会。会议伊始,社区学院院长尹静波介绍了社区学院整体概况,从学生、导师、导生、创新项目、课外培养、专业认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2021级理工大类学生培养的总体情况,并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社区学院理工大类学生特点。同时,尹院长对各主管部门和专业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社区学院副院长许斌就学院专业认知系列活动方案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专业认知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启动,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提升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素养。
之后,专业学院代表向大家作了经验分享。理学院化学系党总支书记邢菲菲介绍了理学院化学系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识课、研讨课、名师进社区、系列院士党课、名企参观、认知实习等方面成功的做法和探索,并就全面推进全程导师制,推进社区学院的创新项目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机自学院副院长何斌表示学院班子十分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不断分析学生的问题和需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竞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融合等方面,深入探索更好地依托专业学院特色培养好大一学生,落实和社区学院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科教融合;通过全程导师、育成计划、科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依托科研、教学平台等整合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
随后,专业学院领导、教学主管和辅导员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首先肯定社区学院在大类新生培养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于基础课程课外培养、专业认知、全程导师工作等方面对如何做好理工大类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并纷纷表示会继续支持社区学院工作,在新生专业认知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对指导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方面倾斜专业学院的更多力量。
2月18日下午举行了人文经管大类专场研讨会。尹静波院长介绍了人文经管类学生培养总体情况、学生特点及后续工作思路。同时,对社区学院提高新生培养质量举措作了总结,多措并举来激发学生内动力,使新生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方面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社区学院新生对资源和专业认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专业兴趣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和后续工作建议。
随后,专业学院代表、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为学从学院工作机制、全程导师、课程教学、专业认知、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增强产教融合,将企业体验前置,让学生在专业分流前感受专业特色。通过专业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更好地培育学生。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表示要结合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科需求,帮助学生适应专业学院的学习。依托各类平台,增加和社区学院在学生工作、创新创业、全程导师等方面的黏性;加强学生团队和学生社团的朋辈引导;前置部分专业课程和设置大类的导论课,将通识教育和大类教育更好的结合,加强专业学院和社区学院的互动和衔接;由专业学院和社区学院共同呼吁、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为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研讨会上,相关部处领导彭章友、孟祥栋、贺利、韩晶和卢欣等先后发言,相关部处领导对于社区学院大类新生培养工作表示肯定,并结合上海大学的多年变化,就工作线条与板块总结过去十五年的经验,对未来进行展望;部处和学院需要共同思考如何培养好一年级的学生;思考如何填平社区学院与专业学院之间的沟壑,让专业学院的力量科学地渗透到社区学院大一学生培养中;需要协同社区学院共同开展生涯规划,深层次挖掘学生内生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激发学生自我规划的意识,人才培养实现成长一体化、全程化、整体化发展。
聂清副校长在讲话时指出,我们在进步,但是离要求还有距离,要不断对标,达成共识。要从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入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任何的培养都是有标准的,分类培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达到标准,不是降低标准;对于学生,要认真分析其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是什么,提高培养的精准度。
聂校长强调,专业认知要贯穿一年级的始终,要有“诊断”,帮助学生明晰适合自身的专业;课外培养上应做到“浸润式”地提升素养并要不断挖掘内涵。专业学院与社区学院要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类新生培养的质量,为上海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撰稿: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