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晚上18点,社区学院导师申亮老师在Ej203给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主题讲座。讲座围绕大学生的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相关话题展开,大致从7点向同学们讲述了科学体育锻炼的相关内容,以下主要从三大方面总结。
首先,在与申亮老师的互动下,同学们对体育范畴内的几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竞争性,要求有技术和力量的人类身体活动,且由制度化规则所控制;而体育锻炼则是有目标的,有组织、重复的,以保持提体适能为目的的体力活动。而对于体育教育而言,指的是狭义上的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申亮老师对概念差异性的讲解不仅可以看出他对体育科学的严谨态度,也帮助同学们更正了以往“体育就是做简单运动项目”的错误认知。
其次,申亮老师巧化古语“人之初,性本动”和“能常缺”来说明当下生活方式中人们的体力活动状况——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革,与此同时不可避免伴随着人们体力活动状况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缺乏身体运动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健康隐患。
最后,申亮老师强调,在目前甚至未来的生活方式下,大学生的健康问题都不容忽视。解决问题需要从根源出发,要想降低大学生健康危机发生的概率,必须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而运动则是改善健康的良“良药”。大量研究证明,科学的运动对人体是有很多益处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不良的心理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等。所谓科学运动,对大学生来说,有氧能力和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两个体适能,尤其对于女大生来说,应合理增加力量训练来提高自身体适能。在锻炼之前,应该对科学锻炼的基本要素和原则有所了解,以达到真正的“科学运动”。其中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强度、时间、频率,原则上对运动的要求应当是循序渐进的。
此次讲座圆满结束,申亮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逻辑性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的的见解。本次讲座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同学们树立起科学锻炼身体的观念,让体育成为大学生活里的一部分。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清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敲响加强体育锻炼以主动适应生活方式变革的警钟。(文/叶紫欣,图、审核/林建玲)